第168章 秘书圈(1 / 3)

加入书签

在省政府大院,秘书们自成一体,形成一个微妙而独特的圈子。

这个圈子没有明确的章程,没有固定的聚会地点,却有着心照不宣的规则和森严的隐形等级。

它像一张无形的网,连接着各个权力节点,信息、资源乃至情绪,都在其中悄然流动。

我这个新任的省长秘书,就像一颗突然投入湖面的石子,不可避免地在这个圈子里激起了涟漪。

我的“引路人”

,是周省长之前的秘书,现任某地级市副市长的孙凯。

他离任前,特意抽空跟我长谈了一次,没有太多具体事务的交代,更多的是对这个圈子的提点。

“致远,进了这个圈子,记住三点。”

孙凯当时喝着茶,语气平和,眼神却锐利,“第一,位置是领导的,面子是互相给的。

对其他领导的秘书,哪怕他服务的领导级别低,也要保持尊重,因为你不知道哪天风云变幻。

第二,信息是共享的,但嘴巴必须是紧的。

什么能说,什么不能说,说到什么程度,心里要有杆秤。

第三,也是最重要的,”

他顿了顿,看着我,“秘书之间可以有关系亲疏,但绝不能搞人身依附,你的根基,永远是你的领导,和你自己立身正。”

这番话,我铭记于心。

而真正融入这个圈子,则是在一次看似平常的午后。

那天,周省长去北京开会,我难得有了一段相对空闲的时间。

正在办公室整理文件,门被轻轻敲响。

“林大秘书,忙着呢?”

进来的是刘省长的秘书,张涛。

他比我年长几岁,在秘书圈里资历颇深,为人以精明干练着称,但也带着几分刘省长那个圈子里常见的、若有若无的傲气。

“张处,快请进。”

我起身相迎。

张涛挂着办公厅秘书二处的处长头衔,级别比我高。

“别客气,咱们之间就别处长处长的了,叫名字就行。”

张涛摆摆手,很随意地在沙上坐下,“老板不在,偷得浮生半日闲啊。”

我给他倒了杯水,笑道:“可不敢闲,正好理理手头的事。”

“都一样。”

张涛接过水,没喝,放在茶几上,看似随意地问道:“听说……你们那边,对城东那块地的规划,又有新想法了?”

来了。

我心里暗道。

孙副省长预约汇报的事情,看来张涛这边已经得到了风声。

他这是来探口风,想从我这个周省长身边人这里,摸清周省长的真实意图。

城东那块地,如今已是省长之间角力的焦点之一。

“领导的思路一直在完善,具体的新想法,还得等领导明确指示。”

我打了个太极,把话圆了过去,“张处你们那边呢?听说最近在重点抓几个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?”

我不想被动接招,顺势把话题引向刘省长关注的领域,既是交流,也是试探。

张涛笑了笑,似乎对我的应对并不意外:“是啊,老板觉得,稳就业还是得靠这些根基产业,不能一味追求高大上,步子迈得太快容易扯着……呃,容易出问题。”

他及时收住了那个不太雅观的词,但意思已经很明显,这是在隐晦地批评周省长力主的高新技术引进策略过于激进。

“根基要稳,创新也要抓,两手都硬嘛。”

我接口道,引用了周省长常在会上说的一句话,“关键是找到适合我们省情的平衡点。”

“平衡点……谈何容易啊。”

张涛叹了口气,语气似乎真诚了些,“有时候咱们下面人,看着领导们争来争去,也挺难做。

就比如上次棉纺厂那事,闹得挺大,我们这边也承受了不少压力。”

他话题一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