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8章 日程表(1 / 2)

加入书签

如果说秘书工作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,那么周省长办公桌上那张薄薄的日程表,就是指挥这场战争的作战地图。

而我,作为新任的通讯兵,正在学习如何解读这张地图上每一个符号背后蕴含的信息与风暴。

正式跟班几天后,王秉文开始让我尝试参与日程的初步整理和提醒工作。

这看似简单,实则暗藏玄机。

“省长,这是明天初步的日程安排,请您过目。”

我将一张打印好的表格轻轻放在周省长宽大的办公桌上。

这是我第一次独立整理并呈送日程,手心微微有些汗湿。

周省长正在批阅文件,闻言抬起头,拿起那张纸,目光快扫过。

他的眉头渐渐蹙起,手指在某个时间段上敲了敲:“这个‘听取城建局关于中心广场改造方案汇报’,安排在上午九点到九点半?谁定的?”

他的语气很平静,但我心里咯噔一下。

这个安排是城建局那边通过办公厅常规渠道报上来的,王秉文看过,觉得没问题就让我一并列入了。

“是……是城建局那边报备的,王处看过后定的初步时间。”

我尽量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平稳。

“半个小时?”

周省长放下日程表,看向我,目光里带着审视,“致远,中心广场改造,涉及拆迁户上千,投资过亿,社会关注度极高。

你觉得,半个小时,能听明白一个局长浮在表面的汇报,还是能真正搞清楚这里面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问题?”

我顿时语塞,脸上有些烫。

我只考虑了时间段的空闲,却完全没有深入思考事项本身的重要性和复杂性。

“日程表不是简单的填空游戏。”

周省长的语气严肃起来,“它反映的是工作的优先级,是对待问题的态度。

哪些事必须保证足够时间深入研讨,哪些可以快节奏处理,哪些甚至需要从日程上拿掉,你心里要有一本账。

不能下面报什么,我们就机械地安排什么。”

他拿起红笔,在那个汇报事项上画了个圈,在旁边写道:“建议改为专题会议,请分管副市长、规划、财政、信访及专家参加,时间另行协调。”

寥寥数笔,一个原本可能流于形式的短会,就变成了一个需要多方参与、务求实效的专题协调会。

我看着那行苍劲有力的字,恍然大悟。

日程管理,本身就是一种领导艺术,体现了对工作的掌控力和务实作风。

“我明白了,省长。

是我考虑不周,我马上重新调整。”

我惭愧地说。

“嗯。”

周省长神色稍缓,“拿去跟秉文再商量一下,他经验丰富。

记住,我们的时间有限,必须用在刀刃上。”

我拿着那张被修改过的日程表退出办公室,心里既感到压力,又觉得学到了实实在在的一课。

找到王秉文,我把省长的指示和我的反思说了一遍。

王秉文听完,点了点头,并没有责怪我的意思,反而解释道:“省长说得对。

日程管理是秘书的基本功,也是敏感点。

你看,”

他指着日程表上另一个项目,“这个‘接待兄弟省市考察团’,时间安排就比较宽松,因为这类活动重在礼节性和交流,节奏可以舒缓些。

而像‘红星机械厂专题协调会’这种,省长亲自盯的,就必须预留充足时间,甚至要做好延长准备。”

他压低声音:“还有,你要注意看哪些活动是省长主动要求安排的,哪些是被动接受的。

比如这段时间,省长频繁安排调研和专题会,重心明显在国企改革和解决基层困难上。

但有些……嗯,比如一些可去可不去的典礼、剪彩,或者某些部门力推的、听起来很花哨的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